[nav:name]

生物除臭的核心原理:微生物主导的 “三级净化”
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浏览次数:57

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格栅间、厌氧池、污泥浓缩池等区域会产生含硫化氢、氨气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等成分的恶臭气体,不仅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,还可能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威胁,甚至引发环境投诉与合规风险。生物除臭技术凭借其绿色环保、无二次污染、运行成本低等优势,成为当前污水厂恶臭治理的主流选择,其核心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,将恶臭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,实现恶臭的高效去除。

生物除臭的本质是微生物对恶臭污染物的 “消化吸收” 过程,整个反应需经历传质、吸附、降解三个关键阶段,三者协同作用,共同完成恶臭净化。

1. 传质:污染物的 “迁移第一步”

恶臭气体首先通过气液或气固界面,从气相环境转移至微生物的生存介质中(如生物滤池的填料层、生物洗涤塔的液相溶液)。这一过程的效率直接取决于气体与介质的接触面积、停留时间及污染物溶解度 —— 例如,硫化氢、氨气等易溶于水的成分,能快速溶解到液相介质中,为后续反应奠定基础。

2. 吸附:微生物的 “捕获行动”

生存介质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细胞表面的吸附作用,将溶解或附着在介质上的恶臭污染物 “捕获” 到自身细胞周围。此时,污染物会被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初步分解为小分子物质,降低其毒性,同时为微生物提供 “食物来源”。

3. 降解:污染物的 “无害化转化”

微生物将吸附的恶臭污染物作为碳源、氮源或能源,通过有氧或厌氧代谢作用进行彻底分解。例如,硫氧化菌可将硫化氢转化为硫酸根离子,氨氧化菌能将氨气转化为硝酸根离子,最终污染物均被分解为水(H₂O)、二氧化碳(CO₂)、氮气(N₂) 等无臭、无害的无机物,实现恶臭的根本性消除。生物除臭_01.jpg



上一篇:工业烟气净化,为何坚持“先除尘,后脱硫”?

下一篇:没有了!